为深入学习老一辈科研工作者的奋斗精神,传承工业报国的红色基因,7月14日,电气工程学院“秦工薪火”实践团赴陕西省咸阳市兴平市船舶第十二研究所开展参观学习活动。
实践团成员在研究所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走进科研展厅。橱窗里泛黄的设计图纸上,密密麻麻的批注见证着岁月的沉淀;玻璃柜中锈迹斑斑的实验仪器,诉说着从零开始的攻坚故事。“这是上世纪70年代我们自主研发的船舶动力核心部件,当时没有先进设备,科研人员就用算盘一遍遍计算数据,在车间里熬了整整三个月。”工作人员指着一件金属构件介绍道,成员们围在展品前,指尖轻轻拂过玻璃,仿佛能触碰到当年科研者掌心的温度。
在实验室区域,成员们见到了正在调试设备的科研团队。当看到年轻工程师们紧盯屏幕上跳动的参数,时而蹙眉讨论,时而俯身记录,实践团成员、光伏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岳乐成感慨道:“原来课本里的‘工匠精神’,就是在一次次重复的实验中坚守,在一个个技术瓶颈前不放弃。”研究所的李工程师笑着回应:“你们年轻人学的是更先进的理论,但咱们科研人‘啃硬骨头’的劲儿,得一代代传下去。” 实践团成员分享:“这次参观让我明白,‘工业报国’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藏在每一个精确到毫米的测量里,藏在每一次失败后重新站起的勇气里”
此次企业研学活动促使实践团成员深切体会到科研工作的艰辛与光荣,更在心中种下“实干兴邦”的种子。实践团指导老师寄语同学们,将今日见闻化为学习动力,让工业精神在青春奋斗中焕发光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