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五·华章】央广网: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扎实做好学生工作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发布时间: 2025-11-07 11:00 作者:央广网 编辑 宣传部 访问次数:

点击链接阅读原文

近年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围绕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以学生为中心,在统筹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心理健康教育、资助育人、劳动教育狠下功夫,以高质量学生工作积极构建学生全面发展育人新生态。

推动“一站式”学生社区育人提质增效

加强组织领导。在学校党委的强力统筹下,建立“党委—党总支—党支部”三级联动机制,设置“党员先锋岗”70余个,常态化开展党史教育、工匠精神等专题宣讲,推动党建工作与社区治理深度融合。

统筹队伍下沉。实现辅导员100%进驻学生公寓,推行“同吃、同住、同生活”工作模式,年均处理学业、心理、资助等事务700余件。校院两级领导班子带头深入社区讲授思政课、开展“面对面”交流,构建起全员参与的育人共同体。

加强数字赋能。建成集成学工、教务、后勤等23项高频服务的“云陕工”APP,注册用户达2.1万,实现“一网通办”。此外,还细化文化建设。建成红色文化长廊、国防教育基地等特色空间,开展“青年说”“匠星闪耀”等品牌活动50余场,覆盖5000余人次,打造“党建+文化”主题社区。

深化社区自治。创新建立“社区—楼—层—寝室”四级网格化管理体系,组建学生自管会、楼管会等自治组织,畅通学生意见诉求表达渠道,积极回应学生诉求。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大学“一站式”学生社区

推进心理健康教育高质量发展。坚持育心与育德相统一,精心构建“三阶四维两聚焦”“阳光心晴”心理育人模式,推动基础服务全覆盖与重点预警双轨并行,在常态化心理育人的同时,织密“时间+群体”双维监测预警网络。一是基础服务全域覆盖。课程阵地强基固本,实现必修课100%全覆盖;全员建档清底数,形成“全员”“重点”两类心理档案;咨询服务,开通线上线下双通道,年均咨询500余人次。二是关键节点动态追踪。辅导员深度下沉,增加走访谈话频次,实现谈心谈话100%全覆盖;发挥班心委、宿舍信息员作用,落实“周报”制度,及时反馈异常动态。

全时域服务保障升级。24小时热线高效运转,保障心理热线全天候畅通;依托陕西省高校“医校结合”机制,医校协同转诊畅通,优化与定点合作医院转诊流程。同时,心理健康教育协同推进。每年举办育人活动40余项,形成育心作品近千部;“双线宣传”普及心理知识,每年发放宣传品4万余册,线上推文、视频70余项,直接受益学生2万余人。

创新资助育人工作方式方法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大学依托“扶困、扶智、扶志”三大抓手,构建“匠心、匠技、匠行”三横贯穿、“筑基—赋能—回馈”三纵递进的立体化资助育人新模式,切实提高资助育人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构建“资助+思政+技能”融合生态。通过 “新生启航月”“劳模面对面” 等活动强化诚信感恩教育,依托 “精工训练营”“匠艺传承坊” 提升专业技能,借助 “初匠校园行”“匠技进社区” 推动实践转化,形成“扶困、扶智、扶志”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使受助学生在获得资助同时,实现 “匠心情怀、匠技本领、匠行担当”同步提升。

打造“受助—成长—回馈”闭环。从大一新生的匠心启蒙、大二学生的技能精进,到大三毕业生的经验传承,通过“承风故事会”“毕业匠魂传”等活动构建同辈互助网络,依托校园服务、社区实践、工具捐赠等载体,推动受助学生从 “受助者” 向 “奉献者”“传承者” 转变。

形成特色资助育人品牌。立足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整合校史文化、企业资源、工匠榜样等多方要素,打造“匠心云课堂”“匠艺挑战赛”等品牌资助育人项目,有效提升资助育人工作的显示度与影响力。

探索构建劳动教育新模式

把劳动教育纳入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实施劳动教育“1+9+1”综合性系统工程,即一个理论课程体系,九个实践模块体系,一个综合评价体系。

加强劳动教育体系建设。围绕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劳动常态化机制建设,打造校内外劳动实践教学基地;构建校院两级劳动教育体系,丰富劳动育人载体,实行校园劳动“责任区”制度;完善劳动教育与实践评价机制,构建多形态、多样化、多路径体现新时代特征、具有学校特色的劳动教育体系。

丰富劳动教育课程资源。注重对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深入研究,修订完善具有校本特色的劳动教育实施方案,开展劳动教育课程研究及相关资源建设,完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设立劳动实践项目群,普及与学生职业发展密切相关的通用劳动科学知识。

陕西工大电器维修协会开展实践活动

健全劳动教育综合评价。建立涵盖“课程教学、科创训练、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生活技能、文化传承”的劳动教育清单制度,形成一套“具有时代特征、彰显职教特色”高职院校学生劳动素养评价标准,探索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新时代劳动教育与评价新路径,打造具有陕工特色的劳动教育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