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数字化转型要求,助力教师适应人工智能时代教育教学新挑战,提升我校教师专业素养与课堂教学创新能力,11月20日,学校党委教师工作部特邀陕西师范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教学名师傅钢善教授,作题为《人工智能时代如何当好老师上好课》的专题讲座。校党委副书记马晓云主持,渭城校区近五年入职的专兼职教师在学术会堂现场聆听,各二级学院(部)在分会场通过视频直播同步参与学习。
傅钢善教授以“书好教,教好书难;老师好做,做好老师难”这一贴近教育实践的追问开篇,随后围绕“技术演进中的教育变革”“重新定位AI时代教师职能”“重构AI时代教与学的关系”三大核心模块,展开了深入浅出的分享。在 “技术演进中的教育变革”部分,傅教授结合教育部“课堂革命”“四个回归”的政策要求,清晰指明AI时代高校教学的新方向:要以“以本为本”为核心,推动教师潜心深耕教学、引导学生钻研真学问,同时着力打造具备“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的“金课”,切实提升课程质量。谈及“重新定位 AI 时代教师职能”时,傅教授提出,教师要跳出“知识传授者”的传统角色,向“高阶育人者”转型。他不仅详细解析了事实性、概念性、程序性、元认知等四类知识的教学定位,还明确了新时期教师需要具备的学习活动设计、学生成长分析、跨学科整合、课程开发、学习服务支持、组织数据等核心能力,为教师转型提供了清晰的成长路径。在“重构AI时代教与学的关系”环节,傅教授创新推出“师—AI—生”“课前预学—课中探究—课后拓展”三元三段式教学模型,并结合自身主讲课程,分享了模型在教学实践中取得的显著成效。讲座尾声,他寄语全体教师争做适应AI时代发展的教师,努力打造让学生满意的课堂。
马晓云表示,当前人工智能正深刻重塑教育生态,如何在技术浪潮中找准教师定位、创新教学模式,是每一位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希望全体参会教师认真聆听、深入思考,将讲座所学转化为教学实践动能,以名师为榜样,以课堂为阵地,以育人为使命,共同推动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
参会教师们纷纷表示,本次讲座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指导意义,清晰解答了AI时代高校教师面临的教学困惑,为今后的课程设计与教学创新提供了明确的路径。
据悉,党委教师工作部将持续聚焦教师专业发展需求,围绕教育数字化、教学创新等主题,开展系列培训与讲座,助力我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为学校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建设高水平职业本科大学提供坚实支撑。

我校开展“名师大讲堂”专题讲座

陕西师范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教学名师傅钢善教授作专题讲座

学校专兼职教师线上线下参与学习